expr

魔鏡系列最經典的(魔鏡系列最經典的一款)

自從《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上線,很多女性觀眾不經對趙薇導演豎起大拇指,她真的是個非常有智慧的女性,不但在演戲方面極有靈性,而且下海經商也是一把好手,最近她對準當代女性的痛點,發起瞭女性獨白劇集,八位知名女明星針對不同的女性困境,講出自己受到的傷害,這樣的系列劇引發瞭很多女性的共鳴。



而此種劇集早期在英國BBC中有出現過,就是《她說:女性人生瞬間》,也是聚焦一些女性在社會上遇到的矛盾。雖然形式內容上有所模仿,但是其實每個地區的女性遭遇困境是不同的,而且劇集形式是片方買瞭版權的,所以不涉及侵權問題。



容貌焦慮是什麼?


在當前上線的《魔鏡》一章中,主要聚焦的是女性的“容貌焦慮”,影片很清楚的解釋瞭容貌焦慮是指女性在他人對自己的容貌進行評價的時候感到焦慮,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真實的容貌。齊溪在劇集一開頭就對著鏡子提出一個與原本定義不符的疑問“魔鏡,魔鏡,誰是世界上最難看的女孩?”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是把“好看”替換成“難看”,其實增加瞭一層對自我的否定,也就是在女性拋出這個疑問之前,她對自己的定義就是“難看”,或者說她習慣用“難看”程度作為一把標尺來衡量自我和其他人,這其實是一種自卑。



劇中主角照著鏡子的畫面非常經典,在很多國外電影中都有呈現,當然在恐怖電影中也經常運用這個意象,首先鏡子呈現出的是人本身,而對著鏡子自述,有一種和自己講話的哲理感,其實就寓意著一個人對著自己的內心在講話,在傾述。而鏡子裡的那個女孩的面孔臉部化妝非常精致,其實又含有另外一層寓意,也就是女孩在和自己的外殼說話,這些美貌的外表都隻是她的殼子而已,並不是真正的她,也可以把這個殼子理解為她要上外頭世界征戰用的戰袍。



為什麼一個女生需要這一身虛偽的戰袍呢?那是因為外面的世界對她而言太過殘酷,她需要偽裝真實的自己,或者理解為武裝自己來對抗這紛紛擾擾的惡意。齊溪在幕後告訴大傢她飾演的女孩是一個對自己的容貌不太自信,有點找不到自我的人。這個問題其實在當今社會特別普遍,在這樣的隨波逐流裡,多少女孩失去瞭自己,大傢都選擇活在瞭那些評價裡,他人的態度裡,其實很大程度上忽略瞭我們自己。有一句話叫“人生最後與自己相伴的隻有自己,一輩子那麼長,陪自己走的最久的也是自己。”所以其他人的想法,何必那麼在意?無非人雲亦雲,隨著時光飄散而已。



為什麼存在容貌焦慮?


當下整個大環境都在營銷和販賣女性容貌至上的一個思想,其實我覺得此劇的高度還是不夠的,可能涉及到一些比較敏感的社會問題,所以沒有被提及吧,或者說沒有被清晰的定義出來。


大傢想想,現在整容技術、化妝技術越來越發達瞭,確實人們改變自己的容貌已經成為很容易的事情瞭。


但是這些改變容貌的女性真的全部是為瞭自己開心嗎?或者說做這件事是心甘情願、自然而然,還是被外力推波助瀾地去做的?我們平時走在街上,就會發現很多那種整容醫院的廣告在公交站臺,廣告上會有一個整的很漂亮的女孩,然後廣告語就在給你洗腦,這樣的女孩才是好看的。另外,在生活裡,我們在各種飯局裡,也會發現一些男生會對在場女士的容貌評頭論足,他們會說:“某某部門的新職員真漂亮,那個腰好細”,所以潛移默化中女性漸漸對自己的美的要求,就變成瞭這些外在輸入的標準。



而輸入這些標準的好處在哪裡?大傢深思一下,會發現細思極恐。其實如果羅列出“女性美貌”的標準,就相當於根據女性不同的長相和身材,把女性劃分成三六九等,各位發現瞭嗎?劃分等級?難道不是人生而平等嗎?這些對女性劃分等級的一類人,明顯不太尊重這個道理,在他們眼裡,他們是一等人,女性是二等,所以可以對其評頭論足,沒有做到真正的尊重。



列出標準不但是為瞭分類,還是為瞭篩選,選什麼呢?選適合優質男性的女性,選符合男性審美的女性。那些所謂的巴掌臉、九頭身、希臘腳、筷子腿、有胸有屁股還得瘦都是對女性的束縛。憑什麼這樣標準,才是美呢?一定要按標準,一個個像工廠裡造出來的芭比娃娃嗎?換個角度想,如果整個社會的女性都接受瞭這樣的容貌評判標準的話,並且為達標而不懈努力,最終造福的是誰?是的,沒猜錯,就是男權。



這樣也就意味著每個男士都能得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瞭,至少在外貌特征上是能夠令人滿意的。而本片的升華點,最後是到瞭“自信的女孩最美麗”這種常識認知上,顯然挖的太淺瞭,但是也不得不說,這可能對很多女孩來說也是一種安慰的話,事實上,並不能起到作用。從自卑到自信的樹立,哪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既然自卑是在流言蜚語中一點點淪陷的,那自信也需要在各式各樣的誇獎中一點點建立,當然更重要的是內心的重建。其實對於自卑的人來說,就相當於拆遷一座心裡的房子,然後在原址上重建,這個過程想想就很漫長。



你到底在取悅誰?


“取悅”一詞帶著貶義,在中國漢語中的釋義是為瞭目的,取得別人的喜歡,也可以被理解為討好。而片中提到瞭女主角齊溪對著鏡子,問自己到底在取悅誰?意思是問女性到底發自什麼樣的目的,在討得誰的喜歡?



我認為大部分女性化妝、整容並不是為瞭討自己喜歡,很多社會上出現為瞭男朋友去隆胸的情況,也有為瞭當網紅去整容的情況。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女性的美貌是為瞭討好看她的那些人,可以是日日相見的男友,也可以是偶爾聚餐的高中同學,還可以是那些躲在鍵盤前的鍵盤俠。


所以歸根結底,為什麼女性化妝不可以為瞭自己,而是為瞭那些看她的人,換個角度來理解,如果全世界這些看她的人都消失瞭,她還會化妝、整容嗎?

很愛你,卻想逃離你


楊紫在單元《許願》的預告片中,講述瞭另外一個當代女性的痛點——原生傢庭的痛。對於原生傢庭這塊,業界不得不提到心理學傢武志紅,他的好幾本書我都拜讀過,都是在講原生傢庭的陰影問題,其實在成年之後很難去修復,除非擁有一段特別成功的親密關系,重新建立對親密的信任。



當代的女性受到很多的侵害都來自父母,比如當一個女性的伴侶出軌的時候,比如佟麗婭事件,父親卻是那個反對離婚最狠的人,固執己見,子女作為晚輩還拿你們沒辦法,口口聲聲的愛,為你好,實在是沉重不堪。



其實中國式父母的眼裡,很少考慮子女要什麼?喜歡什麼?而是更多的考慮父母覺得你想要什麼,需要什麼?這一切都來自他們的主觀臆想而已,所以很多孩子想要逃離。



社會大眾對女性有自己的看法和審美,並沒有錯,喜歡白的瘦的、胸大屁股翹的都沒有錯,這些我不反對,唯一反對的是憑什麼一定要女性成為這樣的人?你喜歡你的,但是對胖的黑的,你也不許開口嘲笑或者評價,各人有各自的美法,這才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