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數據千篇一律,
有趣的靈魂表裡如一。
半個多月時間,摩托派團隊測試瞭很多項目,也花瞭一些時間對它拆拆裝裝。
有些車,還真不一定需要日積月累的裡程來去證明。好就是好,第一時間就能被發現。
接下來,我撿幹貨來說,從幾個維度來聊一聊豪爵DR300,一款具有國際水準的運動型街車。
顏值
如果非要說缺點的話,我個人會把票投在造型設計上。
盡管DR300算得上飽滿大氣,某些角度還神似GSX-S750,但和當今車壇最流行的“國際色”相比,在工業藝術的造詣上確實還有進步的空間。
雖說對於顏值的理解是見仁見智,但如今“好看的皮囊”確實層出不窮,相比起來DR300給人的感官刺激就沒那麼強烈瞭。四平八穩不犯錯的初衷,比較適合冠以“中規中矩”的評價。
當然,你也找不出它有什麼設計缺陷。隻能說如果以國際頂尖工業設計水準來評價,DR300還缺乏那種扣人心魄的一見傾心之感。
至於細節質感和細膩的工藝,DR300沒有任何問題,不僅遠勝國產車款,而且比國際同級車款不遜多讓。
動力
它究竟是不是GW的擴缸機,糾結這個問題其實沒啥意義。
正確的表述應該是“它在GW引擎結構基礎上,有超過70%項目重新開發而來”。
如果非“不擴缸”而不買,恐怕當今世上所有公升級引擎都有擴缸之嫌疑;大多數中排量車款也總能找到其曾經小排量的過往……
一方面,對國際品牌的技術升級不吝贊美;另一方面,又對國產品牌辛辛苦苦幹出來的技術進步視而不見。
如此雙標者,您開心就好!
DR300的新引擎采用雙缸水冷SOHC結構,除瞭這是和GW一脈相承之外,其他方面,兩者差距甚大。
排量由248cc增至298cc,缸徑和行程均有擴大,且采用瞭1:1的黃金比例,現為57.3×57.8;最大功率21.5kW/8500rpm;最大扭矩27.8N.m/6500rpm。
引擎能夠釋放出完全有別於GW系列車款的嘯叫,會讓人感到興奮。隻要啟動它,便能感覺兩者完全的不同取向。
所得到的的結果就是更為活躍且激進的動力響應。
數據測試,結果如下——
最高時速:139.7km/h
在道路條件允許范圍內做到瞭表顯148km/h,對應D-box測值為139.7km/h。由於在測試時尾速仍未結束攀升,所以理論上,DR300應該是可以突破155km/h表速的。
零百加速:7.9s
滿油狀態,測試者體重62kg。相比於GW系列車款10秒左右的零百加速成績,DR300的進步是相當明顯的。
比較有趣的現象,DR300在3擋狀態下接近轉速紅區時的表速剛好破百,也就是說正好處於百公裡時速的臨界點,之後必須通過升擋才能繼續提速。
由於表速通常高於實際時速,所以這樣的結果就導致速度破百必須切入4擋,這裡會有零點幾秒的時間損耗。仔細看下圖中各個加速段的數據,就能發現端倪。
它把頭段輸出設定得非常具有磅礴氣勢,但卻收窄瞭尾段輸出。所以單純看數據結果,DR300並不在競爭中占優,這是事實。
縱觀當前國內外同級別車款,不論雙缸還是單缸,大都采用偏高轉的DOHC引擎,其設計取向也偏重於中高轉的性能表現。
對比上表中多款車型,你就能發現一些設定上的邏輯。
雙缸DOHC引擎的最大功率確實相當強悍,但對應的轉速無一例外都是萬轉以上;此外,它們釋放最大扭矩的轉速也至少需要在9000轉以上。
相比DR300,它們的動力優勢,需要靠拉高轉速來完成,這就意味著更大的震動和噪聲,還有油耗、舒適性、耐久性等方面做出的妥協。
對於動輒萬轉起步的性能騎士來說,這不算什麼,也許還是快樂的源泉之一;但對於新手或者沉穩的老司機,倚重高轉的動力取向,並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
而相對於單缸引擎,雙缸的平順性、對震動的抑制,以及動力釋放的特性自然更有優勢。
還有一點,DR300的最大扭矩是目前這些車款中最高的,達到瞭27.8N.m;而對應的轉速又是最低的,隻有6500rpm。
這說明它在中低轉速區域能夠輕松擁有極佳的動力響應,在起步加速和中速段的超越加速方面,也頗具排面。日常城區騎行,DR300是能夠同時滿足舒適駕馭和刺激加速的。
此外,在狹窄、曲折的多彎山路上,這樣的動力特性擁有較大優勢;其對擋位和轉速的寬容度,也允許騎士少受引擎和變速箱的束縛而更專註地去壓彎。
可以說,DR300延續瞭豪爵的造車理念和對動力設定的理解,它仍然將耐用性及友善度放在瞭首位。
另一方面,它也並未止步不前,煥然一新的動力表現,鮮明的輸出特性確實令人由衷稱贊。
車架
一款新車,最引人註目的是什麼?相信絕大多數車友的關註點都會放在引擎和配置上。
說實話,在這兩個方面國內好幾傢品牌企業已經能做到不錯的水準。除瞭車企自身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外,國際大牌配件也越來越容易獲得。一款像樣的車款,自然越來越容易被造出來。
不過,從專業角度來講,本土企業的原創研發能力仍然比較弱,特別在車架方面,多年來難有建樹,更多企業選擇瞭直接放棄。
如果大傢關註MotoGP,或者對頂級運動車款感興趣的話,就能發現,車廠最重要的研發其實就集中在引擎和車架上面。其他諸如懸掛、輪胎、制動等,基本上都通過第三方專業品牌配套來實現。
可想而知,車架車設計有多重要、多難,且多被大廠所重視。
正因為如此,當我們拆開DR300包裝箱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它居然沒有采用GW車系一直延用的交叉搖籃車架,而是選擇瞭更高端類似於性能車所常用的雙翼梁車架結構形式。
後來,我們對DR300進行瞭簡單的拆裝,發現事實確實如此。
我們認為可以稱其為“鋼管焊接雙翼梁車架”。從車頭轉向軸開始以四根高強度鋼管從雙側面連接發動機和後搖臂,並用鋼板沖壓件將車架鋼管焊接起來,最終與副車架在主車座下方集成為一個整體。
毫無疑問,它和GW系所采用的搖籃式車架完全不同。顯著區別在於引擎頂部兩側的主車架結構,以及引擎下方有無托架。
此外,在DR300的主車座下方10cm處有一個圓管接頭,它是整個車架的中心,駕駛時全車的重心也集中在該部位。
以駕駛者為中心去連接車輛的各個部分,這就是DR300這副全新車架所帶來的改變。
所以,它能夠做到極速響應駕駛者的意圖,讓駕駛者獲得絕佳、隨心所欲的操控體驗。
全新發現讓我很意外,也有點興奮。
要知道改變GW系延用的車架結構,意味著全新的開發,這不僅僅是財力成本,還包括時間成本,而且還需要進行大量枯燥的數據論證。
這種點吃力不討好的事,很多廠傢是不太願意做的。因為付出的成本很難被看見,而且還容易因為成本增加而被詬病。
不過,老實本分地去搞研發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旦試騎,用戶就能感知到車與眾不同的優勢,長遠來看,不偷懶才是能走更遠的秘訣。
從試駕體驗來看,全新的車架結構帶來瞭足以令人興奮的駕控體驗。
幾乎所有騎過我們這輛DR300的人都它說和GW或者GSX的回饋太不一樣瞭。犀利且充滿瞭運動張力,簡直就是一臺拆瞭殼的運動小跑車。
懸掛
DR300的前減震采用瞭KYB倒立叉,從試駕反饋來看,這套減震的壓縮特性偏柔,下壓的行程較長,屬於舒適型取向。
不過,這並不意味它在運動方面會有所欠缺。
它的回彈阻尼表現優異,比較顯著的特點是出彎時避震的回彈力度是漸進式的,保證瞭足夠穩定的車身姿態,能夠讓壓彎成為一種享受。這種反饋,我幾乎沒在之前任何一款國產車中體驗過。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DR300的中置後減震的位置佈局與多連桿式後減震極為近似。與GW所采用的普通直連式中置後減震相比,這種佈局能夠實現接近於多連桿後懸掛的性能,減少瞭減震器上下固定點的軸向扭轉摩擦,讓減震器伸縮動作更加敏銳和直接。
GW的後減震的下固定點在後搖臂中線以上,減震佈置角度比較傾斜,而DR後減震的下固定點在後搖臂中線以下,減震佈置角度更加豎直一些。
總之,在運動反饋方面,DR300可以說是目前國產同級車款中最具實力的一位。
制動&輪胎
先說輪胎,倍耐力惡魔3基本上算是這個級別車款的頂配,其售價也遠超其他競品車款的配胎。
強悍的抓地性能,鮮明的運動特性,對於駕駛樂趣的提升那是立竿見影的。同時,它也具備較大的容錯閾值,允許騎手做出更為膽大的技術動作且不至於發怵。
一款好輪胎存在的意義,無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獲得更好的行駛性能,另一個就是提升安全系數。
在制動系統方面,DR300仍舊采用博世雙通道ABS系統配日清體系的卡鉗。從GSX-250R開始,套該系統也成為瞭豪爵的禦用配置,其整體表現紮實穩定,不激進。
不同路況條件下,DR300的制動表現也不盡相同。
在幹燥路面上,DR300的制動反饋比較得體,ABS的介入感不太突兀,屬於中性設定。
倍耐力惡魔3的輪胎抓地力配合制動系統,帶來瞭較短的制動距離。制動手柄的捏合力也不太費勁,日常使用時,這些都是可以獲得好評的地方。
實測數據,30-0km/h的制動時間為1.2s、制動距離3.7m;60-0km/h的制動時間2.1s、制動距離15.7m。
在濕地路面,輪胎抓地力比想象中好很多,絕對應該點贊。
濕地上前輪ABS介入偏早,剎車時雖然制動力度很大,但是沒有明顯感覺到前輪滑移,ABS就啟動瞭,實際表現能夠放心。
總體來說,ABS制動系統是比較靠譜的,可以放心緊急制動;在幹凈的濕地上,也能有非常出色的制動表現。
唯一需要註意的是被濕泥沙覆蓋的路面,這時候就不要迷信“流氓會武術”的倍耐力胎瞭,慢行是你最應該做的事情。
所以,我的結論是,DR300是一款適合好路騎行的運動型街車,不管晴天還是下雨。
騎行質感
不考慮品牌、配置,還有數據等諸多外因,假使采用“盲騎”方式的話,DR300的騎行質感絕對能在全球同級車款中排到前幾位。
這是我在試駕後得出的結論。
世界范圍內,普及率最高、影響力最大、且最受廠傢重視的,其實是運動型街車。但“運動”二字,在這類車型上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車款,外形運動,但骨子裡卻是標準街車的設定;追求均衡、舒適、友善。有的車款,外形並不具備侵略性,但卻移植瞭本傢超跑的運動基因,性能極為強悍。
兩種運動街車都有各自的簇擁,並不存在誰強誰弱的問題,關鍵是看是否適合自己。當我在測試DR300的時候,越來越發現它不像是一款類似於GW甚至GSX-R那樣追求均衡的街車&街跑車。
它很緊湊,異常犀利,時刻散發出擁有很強運動能力的感覺,讓人相信拿去賽道“肉搏”也可以做到風生水起。
不同的騎士,都能在它身上獲得滿足。不論激進還是溫和,DR300都有與之對應的回饋給到你。這也是它的厲害之處,能夠和不同層面的駕駛者都產生那種“對話”。
據說,DR300的騎行質感也是被設計出來的。豪爵在研發DR300這款車上投入最大心力的地方,就包括對騎行質感的反復調校。
這點非常難能可貴,一款車能做到全面優化,且把看不見的地方都處理得周全,其實才是更高研發水平和態度的體現。
價格
DR300終於正式發佈,市場指導零售價33080元。
首批用戶實際到手價30380元,遠低於之前的網絡傳言。結合系列高端配置及豪爵一貫的工藝水準,加之歷時數年的設計沉淀,如果再說貴那就真沒辦法瞭。反正便宜的、動力強的、拉轟的也不少,出門左拐既是。
至於定價值不值?還是要看個人理解。如果考慮不輸於同級進口車的質量、工藝,還有騎行樂趣,那麼這款DR300就算是超值。
至於那些說應該賣2萬9、8、7、6、5、4、3、2、1的朋友,我幫你們算個賬:
換掉惡魔胎,賣2萬9。
換KYB為國產,賣2萬8。
取消芯片鑰匙,賣2萬7。
換掉歐司朗LED,賣2萬6。
博世換賽福,賣2萬5。
……
你看下面這些,基本上都是可以省出錢來的地方。然後,香到傢瞭是不是?
總結
半個多月的相處,DR300給瞭我太多大不一樣的感覺。我對它的定義,第一句話就是“它非常的不豪爵”。
它沒有再去追求均衡之道,而是更偏向於極致和純粹。
從引擎,到車架,再到各種大牌配置的搭配並釋放效能,這使得它成為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運動型街車。
第二句話,應該是“印象之中,意料之外”。
DR300還是那個全面精致的味兒,不怕跟國際大廠PK工藝細節的底色依然未變。但讓人意外的是,從DR300身上,我看到瞭豪爵對性能的渴望。
盡管它離“極端性能機器”還有距離,但好的開端預示著可期的未來。
豪爵也許比同行慢瞭一些,步子謹慎瞭一些。但誰敢否認,豪爵一旦切入某一個領域,對誰來說不是“災難”?
數年磨一劍,DR300終歸是值得等待的。哪怕它排量還不夠大。
最後,希望豪爵能夠繼續加快進度,加大力度,推出更多、更好、更大排量的高性能車款。讓中國車迷能夠享受到最頂級的中國制造。
學學我們的陸海空軍,讓先進武器“下餃子”,再貴我們也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