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wltc和cltc(wltc和cltc哪個更準)

最近幾年,電動汽車受到瞭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但不少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電動汽車的續航從來沒準過,標稱400公裡,可能跑300公裡就得充電,那到底是什麼導致瞭這個問題?



其實幾乎所有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都是在相對比較理想的環境下測試出來的,但實際使用中,受到載重、坡度、溫度、路況、駕駛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打八折甚至六折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尤其是北方寒冷的冬天,電能要拿來給電池保溫,給車內提供暖風,自然要犧牲一部分續航。



應該有不少朋友已經註意到瞭,目前在售的電動汽車提及續航裡程時改為瞭CLTC綜合工況續航裡程,不再使用我們熟知的NEDC工況續航裡程。不過有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同一款車型使用CLTC續航裡程之後,標稱的續航裡程竟然比NEDC更長。



比如上汽大眾的ID.3,2021款車型和2022款車型電池容量都為57.3Kwh,但2021款車型續航裡程為430km,而2022款增加到瞭450km。之所以產生瞭20km續航裡程的提升,並不是2022款ID.3有什麼技術升級,而是續航裡程的測試工況由NEDC變為瞭CLTC。



從去年10月1日開始,各大車企針對新能源車型的續航裡程標定工況都改為瞭CLTC,於是從賬面數據來看,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得到瞭一次“普漲”。不少新發佈的電動汽車續航裡程更是高的驚人,比如沙龍機甲龍CLTC續航裡程高達802km,AION LX PLUS CLTC續航裡程高達1008km。



在不少人看來,原本的NEDC續航裡程就已經不太準瞭,針對中國實際情況設計的CLTC續航裡程不降反增,看起來更加不準,不少人開始質疑CLTC續航裡程的可信度。那麼,CLTC續航裡程到底可不可信呢?



在測定續航裡程的工況方面,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WLTC、EPA等國外的測試工況,但這些工況都是根據外國的道路和交通情況制定的,在我國不一定適用。2015年工信部下達瞭中國汽車測試循環CATC研究任務,旨在研究出一套適合中國道路及交通狀況的測試工況。



通過對41座城市、5048輛各類汽車、5500萬km車輛數據、21億條低頻交通大數據等的分析,得出瞭適用於我國的CATC工況。CATC工況的平均車速為29km/h,而WLTC工況的平均車速為46.5km/h;CATC工況的怠速比為22%,而WLTC工況的怠速比為13%。值得一提的是,CLTC是CATC的一部分。



從去年10月1日起,傳統燃油車、插電式混動車的測試工況由NEDC更換為WLTC,而電動汽車的測試工況由NEDC更換為我們前面提到的CLTC。正是由於CLTC更適合我國的道路及交通狀況,才導致瞭電動汽車續航裡程的“普漲”。



CLTC工況下更偏向中低速的表現,也就是城市路況,而這種路況恰好是電動汽車最喜歡的路況。電動汽車沒有變速箱,跑多快全憑電動機的轉速,電動機轉速越高,耗電越快,所以電動汽車普遍跑高速比市區更費電,續航裡程更短。



而且CLTC增加瞭城市中頻繁加減速的工況,這也是電動汽車最喜歡的工況之一,因為電動汽車普遍具有能量回收裝置,每一次剎車,就相當於在給電池充電。不過CLTC也有局限性,那就是沒有考慮到開空調的情況,如果在炎熱的夏季或者寒冷的冬季,電動汽車勢必要損耗一部分電能支持空調的運轉,續航裡程勢必受到影響。



總的來說,CLTC工況下,幾乎所有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都得到瞭增加,原因就在於測試工況更偏向城市交通,弱化瞭跑高速等工況。雖然電動汽車的續航數據更好看瞭,但對消費者來說,感受卻是虛標更嚴重瞭。不過CLTC工況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有關部門的規劃,CLTC工況未來將會增加高低溫下開啟空調的實驗,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主編點評




在現階段,其實不少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時都會自動將標稱續航打八折,打折後的續航符合要求才會購買。不過電動汽車的續航相比燃油車受外界因素影響更大,所以不管測試工況如何調整,都無法獲得準確的續航裡程。所以電動汽車的使用環境相比燃油車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說傢裡是否能安裝充電樁、是否城市代步為主等,如果能滿足這些條件,就可以購買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