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以後 有車試駕】保時捷Taycan GTS不是一臺新車,也沒有任何令人嘖嘖稱奇的智能“魔法”,但任何時候當保時捷的字樣出現在試駕清單中時,我的內心都會激蕩起來,因為這意味著又一次令人愉悅的駕駛。
然而Taycan GTS甚至比保時捷的SUV還令人犯嘀咕:“傻快”的電車都一個樣,保時捷就能搞特殊玩出花來?事實證明,保時捷沒有玩花活,他們隻是將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帶入電動時代。
保時捷Taycan GTS 試駕車型信息
車型:
2022款 Taycan GTS售價:
139.2萬元車身尺寸:
4963/1966mm軸距:
2900mm動力系統:
雙電機四驅、電動機兩擋變速箱動力參數:
440kW/850N·m0-100km/h加速時間:
3.7s電池容量:
93.4kWh續航裡程:
538km
Taycan誕生自大眾集團的高性能純電平臺J1,同為該架構的車型還有奧迪的RS e-tron GT,兩者的孿生關系無需挑明,從外形上就能輕松識破。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優點:由於電池的緣故,在大多數純電動車型都顯得異常臃腫時,它們仍然保持瞭相對纖薄的側面線條和優雅流暢的姿態。或許隻有新一代的瑪莎拉蒂GT能與之媲美。
在形體上忠於運動車的前提下,Taycan GTS盡可能地還原瞭保時捷傢族的識別特征,使整車的形態介於911和Panamera之間:去掉瞭Panamera的商務行政氣質,又比911更加實用,事實上為保時捷開創瞭一個新的產品細分領域。
細節的調整主要集中在大燈和車身標識。和911相同的光源佈局讓它的車燈依然神氣十足,尾燈也依舊是貫穿式設計,但居中佈置的保時捷字樣變成瞭暗示電動化的透亮淺藍色。
Taycan GTS的內飾佈局也能一眼看出保時捷的味道,但這臺車不尋常地使用瞭懷擋,傳統的中控換擋區域被一塊觸控屏幕取代。我很喜歡這臺試駕車的內飾顏色,淡紫色真皮和細膩的麂皮頂棚營造瞭一種貴族莊園般的氛圍,隻不過黑色翻毛皮材質的方向盤略顯出戲。
不過,我不打算在這些表面的東西上花太多篇幅,這臺車的魅力和所有保時捷一樣,都要在駕駛中釋放。我很期待它能否像911那樣讓駕駛者不自覺地在臉上浮現微笑。
幾分鐘之後,這樣的微笑在我和同事們的臉上相繼出現。它做到瞭。
即使是最新一代的911,它的轉向手感在我看來也為“愜意地駕駛”留出瞭很多空間,在某些情況下,我會覺得它對舒適性的妥協有些過頭瞭,並不完全是徹底忠於駕駛者的反饋感。但這並不是一種批評,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代步時忍受沉重而又敏感的轉向手感,這種純粹的體驗還是留給卡丁車或者真刀真槍的賽車。
Taycan GTS——毫無疑問地——保留瞭這樣的設定。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它會讓車子變得更加“輕快”。事實上,當你在駕駛它進入較緩的彎路時,轉向輸入的幅度並不大,幾乎遊走在中心區的虛位邊緣,此時較輕的轉向助力帶來的放松感大於微妙的模糊感,使人不必過分緊張。
或許這樣的體驗放在一般的車型上並沒有多少說服力,很多豪華品牌的入門級產品也能做到這樣輕松駕馭的感覺,但對於Taycan GTS來說,這個評價意義重大,因為作為一臺“運動轎跑”,這臺車的整備質量足有2.3噸,比我之前試駕過的911 Carrera S Cabriolet重瞭700公斤。
放在燃油車時代,這樣的車重幾乎會被任何人判以“極刑”,也很容易被批評者們“開除”出駕駛者之車的行列。在911上略顯“散漫”的轉向標定,無意中“拯救”瞭Taycan GTS,如果不親身體驗的話,很難相信這個結論,但事實的確如此。
車重和操控性能通常勢不兩立,但和舒適性更容易成為朋友。我不否認空氣彈簧的運用剝奪瞭像911那樣直接瞭當的路面反饋和原始的底盤質感,但當它支撐起Taycan GTS的車身時,一切粗暴沖擊都被柔化瞭,同時車子仍服帖地吸附在路面上。
厚重感,這是人們通常不會想到,也不會願意在運動車型上感受到的體驗,而Taycan GTS以一種極具說服力的方式讓它名正言順地出現在一臺保時捷上,我會說這是一個瞭不起的成就。
作為一臺雙電機驅動的純電動車型,Taycan GTS自然擁有著把駕駛者的後腦勺狠狠砸在頭枕上的能力。3.7秒的零到百公裡加速時間和911 Carrera S在同一水平線。但是,Taycan GTS的加速性能並不是令人驚喜的一環,因為三秒俱樂部對於純電車型來說早已不那麼觸不可及,況且我始終更能享受變速箱傳遞的帶有短暫停頓的加速度,更不用說換擋沖擊帶來的機械實感。剝好的瓜子仁吃起來當然更過癮,但我們更享受嗑瓜子的過程,不是嗎?
盡管如此,Taycan GTS的動力仍然有著令駕駛者珍視的一面,那就是對扭矩輸出更加隨心所欲的控制。讓我們大方地承認一件事,那就是燃油車的傳動系統長久以來追求的動力傳輸的連貫性和及時響應性被電機輕易地滿足,而當我們真的得到它們時,反過頭來唾棄它的低獲取門檻,指責電動機“沒有靈魂”絕不是體面的做法。
盡管這也令包括Taycan GTS在內的所有電動性能車丟掉瞭一些獨特的標簽化的東西,過去我們常常形容為一臺車的“性格”。當高性能電動車型依靠無比忠誠的動力響應,普遍地成為“白月光”時,請不要羞於承認這依然是每一個駕駛者本應珍視的東西。
把車交還給同事之後我才意識到,Taycan推出至今已有三年多時間,接近傳統燃油車型一半的生命周期。而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800伏高壓架構車型,補能效率至今維持在電動世界的第一梯隊。要知道以如今的純電產品更新換代和技術升級周期來看,三年多的時間足以改變整個市場格局。
我猛然想起斯圖加特的保時捷博物館中,第一件展品就是1898年誕生的Lohner Porsche:一臺裝有輪邊電機的雙座馬車。是啊,保時捷從一開始就帶有電能基因。盡管在隨後的汽車工業革命中,內燃機成為瞭絕對主角,但這並不影響保時捷重拾過往,換一種方式把駕駛理念延續下去。
對於一臺保時捷來說,保留令人向往的駕駛欲望始終是重中之重。“觸電”之後,它依舊如故。